国学导航昌言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昌言下

 

  教化以禮義爲宗,禮義以典籍爲本。常道行于百世,權宜用于一時。高辛已往,則聞其人不見其書;唐虞夏殷,則見其書不詳其事;周氏已來,載籍具矣。(《意林》)按此條已補於《治要》引文一

  後嗣愚王,見天下莫與之違,奔其私情,騁其邪欲,君臣宣淫,上下同惡,目極角觝之觀,耳窮鄭、衛之聲,入則騁于婦人而不反,出則馳于田弋而不還,信任親愛,寵貴后妃,命移運去,不自知也。(《意林》)按此条出《理乱篇》

  建旗伐鼓,高烽眀候,守邊之猛將,非中國之良吏。和鑾法駕,清道而行,便辟揖讓,諸夏之威儀,非夷狄之有也。(《意林》)

  董賢之于哀帝,無骨肉絲髪之親,又不能傳其氣類,定其繼嗣。以丈夫宴接之歡,自成膠漆也。(《意林》)

  景帝顯位刺史者,皆是宦臣子弟,猶如豺狼守肉,鬼魅侍疾。(《意林》)

  日在天之内,在人之外。(《意林》)《全後漢文》注:「案《劉子 心隱》作『日在天之外,而心在人之內』。」按四庫本《劉子》作「日在天之內,而光在人之外」。

  人愛我,我愛之;人憎我,我憎之。(《意林》)

  天下士有三俗: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一俗;交游趨富貴之門,二俗;畏服不接于貴尊,三俗。天下之士有三可賤:慕名而不知實,一可賤;不敢正是非于富貴,二可賤;向盛背衰,三可賤。(《意林》)

  天下學士有三姦焉:實不知,詳(《意林》原注:與「佯」通。)不言,一也;竊他人之說,以成己說,二也;受無名者,移知者,三也。(《意林》)

  知言而不能行,謂之疾。此疾雖有天醫,莫能治也。(《意林》)

  同于我者,何必可愛?異于我者,何必可憎?(《意林》)

  知足以立難成之事,能足以圖(《意林》原注:案句有缺文。)(《意林》)

  附者不黨,疎者不遺。(《意林》)

  婦人有朝哭良人,暮適他士,涉歴百庭,顔色不愧。今公侯之宮,美女數百,卿士之家,侍妾數十,晝則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則以房室輸其血氣。(《意林》)

  人之性,有山峙淵渟者,患在不通;嚴剛貶絶者,患在傷士;廣大闊蕩者,患在無檢;和順恭愼者,患在少斷;端慤淸潔者,患在拘狹;辯通有辭者,患在多言;安舒沈重者,患在後時;好古守經者,患在不變;勇毅果敢者,患在險害。(《意林》)

  疏濯胸臆,澡雪腹心,使之芬香皓潔白不可汚也。道德仁義,天性也。織之以成其物,鍊之以致其精(《文選》卷五十五劉孝標《廣絕交論》注、《御覽》卷四百三作「情」),塋之以發其光。(《意林》)

  幽間則攻人之所短,會同則述人之所長,負我者我又加厚焉。(《意林》原注:案《天中記》引此,「厚焉」下有「未有與人交者,此而見憎者也」二句)疑我者,我又加信焉。難必相恤,利必相及。(《意林》)按此條已補《治要》八。

  幽閑則攻己之短,会同則述人之長。负我者,我加厚焉。未有與人交若此,而見憎者也。(《御覽》卷四百六)

  事君不爲君所知,忠未至也;與人交,不爲人所信,義未至也。(《意林》)按此條見《治要》八。

  父母不好學業,惡子孫學之,可違而學也;父母不好士,惡子孫友之,可違而交也。(《意林》)按此條見《治要》八。

  英辭雨集(《文選》卷五十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注作「下」),妙句雲來(《文選》卷五十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注作「布」)。(《意林》)按《北堂書鈔》卷一百《歎賞類》作「英才若雨,妙句如雲」。

  愛惡相攻,命之自然也。愜快以志,人情之所欲也。(《意林》)

  漱舌下泉咽,之名曰胎食。得道者生六翮于臂,長毛羽于腹,飛無階之蒼天,度無窮之世俗。(《意林》)

  北方寒而人壽,南方暑而人夭。如蠶寒而飢則引日多,温而飽則引日少。(《意林》)

  北方寒,其人壽;南方暑,其人夭。此寒暑之方,驗於人也。約之蠶也,寒而餓之,則引日多,温而飽之,則引日少。此寒温飢飽之爲脩短,驗於物者也。(《御覽》卷八百二十五)

  北方寒,其人夀;南方暑,其人夭。此寒暑之方驗於人也,約之蠶也,寒而餓之,則引日多;温而飽之,則引日少。此寒温飢飽之為脩短,驗於物者也。論飬生者,盍於此觀之。原注:韓子蒼《醫說》用此意。《物理論》曰:道家則尚冷,以草木用冷生;醫家則尚温,以血脉以煗通。(《困學紀聞》卷十)

  湯,契後。秦,益後。益,卽臯陶子也。(《意林》)

  公卿大夫,莫不先曆三七之官,雖有賢才,皆級次進。官之有級,猶階之有等也。(《北堂書鈔》未改本卷四十九《設官》)

  宗均為九江守,五日聽一事,夏以旦,冬以中。(《北堂書鈔》未改本卷三十六《清靜》)

  冢宰,堯官也。(《類聚》卷四十五)

  漢哀帝時,有異物生於長樂宮東廡柏樹,及永巷南闥合歡樹,議者以為芝草也。羣臣皆賀,受賜。(《類聚》卷八十九)

  今人主不思甘露零,醴泉涌,而患枇杷、荔支之腐,亦鄙矣。(《類聚》卷八十七、《御覽》卷九百七十一)

  今人主不思神芝、朱草,而患枇杷、荔支之腐,亦鄙矣。(《御覽》卷九百七十一)

  哀帝時,有異物生於長樂宮延年廐後東廡樹,及永巷南園合歡樹,議者以為芝草。(《類聚》卷九十八)

  漢安帝時,有異物生長樂宫東廡柏樹,永巷南閨合歡樹,議者以爲芝草也。羣臣皆賀,受賜。(《御覽》卷九百六十)

  笏以書君教令,記善刺過,今之持版以象焉。(《初學記》卷二十六、《御覽》卷六百九十二無「持」字)按《南齊書 輿服志》:「百官執手板,尚書令、僕、尚書,手板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漢末仲長統謂百司皆宜執之。」

  官之有級,猶階之有等,升階越等,其歩也亂。亂登朝級,敗禮傷法。是以古人之初仕也,雖有賢才,皆以級次進焉。賈生有言:治國取人,務在求能。故裁國之無利器,猶鏤以鈆刀,而望其巧,不亦踈乎?(《御覽》卷二百三)

  攻玉以石,澣布以灰。(《御覽》卷八百二十六)

  清水見底,明鏡照心。(《御覽》卷五百九十五引《唐書》:馮履謙补河北尉,有部人張懷道任江陽尉,與謙疇舊,銄鏡一面。謙集寮吏,遍視之,曰:「此張公所致也,吾與之有舊,吾効官以俸禄自守,豈私受遺哉!昌言曰:『清水見底,明鏡照心。』余之効官,必至於此。」復書於使者,乃歸之。)按此條所謂「昌言」,疑「讜言」,非指仲長子之《昌言》也。附此備考)

  魏王所集方士名:上當王真、隴西封君達、甘陵甘始、魯女生、譙國華佗字元化、東郭延年、唐霅、冷壽光、河南卜式、張貂、薊子訓、汝南費長房、鮮奴辜、魏國軍吏河南趙聖卿、陽城郤儉字孟節、盧江左慈字元放。右十六人,魏文帝、東阿王、仲長統所說。皆能斷穀不食,分形隱沒,出入不由門戶。(《博物志》卷五)

  王仲統云:(《全後漢文》注:當作「東阿王及仲長統云」)甘始、左元放、東郭延年行容成御婦人法,並為丞相所錄,間行其術,亦得其驗。降就道士劉景受雲母九子元方,年三百歲,莫之所在。武帝臣御此藥,亦云有驗。劉德治淮南王獄,得《枕中鴻寶》祕書,及子向咸而奇之,信黃白之術可成,謂神仙之道可致。卒亦無驗,乃以罹罪也。(《博物志》卷五引《典論》)《全後漢文》注:「案此二條出《典論》,又與子建相亂,非皆《昌言》原文,故附載焉。」

  行炁可以不飢不病,云吾始者未之信也,至於為之者,盡乃然矣。養性之方,若此至約,而吾未之能也,豈不以心馳於世務,思銳於人事哉?他人之不能者,又必與吾同此疾也。昔有明師,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學之,不捷而師死。燕君怒其使者,將加誅焉。諫者曰,夫所憂者莫過乎死,所重者莫急乎生,彼自喪其生,亦安能令吾君不死也。君乃不誅。其諫辭則此為良說矣。使彼有不死之方,若吾所聞行炁之法,則彼說師之死者,未必不知道也,直不能棄世事而為之,故雖知之而無益耳,非無不死之法者也。(《抱朴子 至理》)

  河南密縣,有卜成者,學道經久,乃與家人辭去,其始步稍高,遂入雲中不復見。此所謂舉形輕飛,白日昇天,仙之上者也。(《抱朴子 至理》)

  昔密有卜成者,身遊九山之上,放心不拘之境。(《水经注》卷十五)

  薊子訓,不知何郡人,到陳公舎,自云:「今日當死。」陳公與之一著單衣,於是入室寢,日中果死。(《御覽》卷六百九十一)

  天為之時,而我不農,穀亦不可得而取之。青春至焉,時雨降焉,始之耕田,終之簠、簋,惰者釜之,勤者鍾之。矧夫不為,而尚乎食也哉?(《齊民要術序》)

  叢林之下,為倉庾之坻;魚鱉之堀,為耕稼之場者,此君長所用心也。是以太公封而斥鹵播嘉穀,鄭、白成而關中無飢年。蓋食魚鱉而藪澤之形可見,觀草木而肥墝之勢可知。(《齊民要術序》)

  稼穡不修,桑果不茂,畜產不肥,鞭之可也;杝落不完,垣牆不牢,掃除不淨,笞之可也。(《齊民要術序》)《全後漢文》下有「此督課之方也。且天子親耕,皇后親蠶,況夫田父而懷窳惰乎」二十四字。按驗之《齊民要術序》,疑此乃賈思勰語。

  鮑魚之肆,不自以氣為臭;四夷之人,不自以食為異:生習使之然也。居積習之中,見生然之事,夫孰自知非者也?斯何異蓼中之蟲,而不知藍之甘乎?(《齊民要術序》)

  昔秦用商君之法,張秘天之網,然陳涉大呼於沛澤之中,天下回應。人不為用者,怨毒結於天下也。(《長短經 政體》注)

  同異生是非,愛憎生朋黨,朋黨致怨讐。(《李文饒外集》卷三《朋黨論》)按此條《全後漢文》未收。

  才智者,亦姦兇之羽翼;勇氣者,亦盗賊之爪牙。(《李文饒外集》卷三《朋黨論》)按此條《全後漢文》未收。

  飴口飽腹,藥其如我何?所乘之氣有時,而旣於禱神佞佛,遂甘心焉。(《刘梦德文集》卷十四《荅道州薛侍郎論方書》)按此條《全後漢文》未收。

  遷為《滑稽傳》,序優旃事,不稱東方朔,非也。朔之行事,豈直旃﹑孟之比哉。而桓譚亦以遷為是,又非也。(《史記 滑稽列傳》索隱引)按此條《全後漢文》未收。

  淑清穆和之風既宣,醇醲之化既浹。(《文選》卷六左思《魏都赋》注)

  斧帳翠屏之不坐。(《文選》卷十一孫綽《遊天台山賦竝序》注)

  古之葬,植松柏梧桐,以識其墳。(《文選》卷十六潘安仁《懷舊賦并序》、卷二十三阮籍《詠懷》注)

  古之葬,松柏梧桐,以識其墳也。(《文選》卷二十八陸士衡《門有車馬客行》注)

  古之葬者,松栢梧桐,以識其墳也。(《文選》卷二十九《古詩一十九首》注)

  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識其墳。(《文選》卷三十一江淹《雜體詩 潘岳悼亡》、卷四十三丘遲《與陳伯之書》注)

  古之葬者,松柏以識其墳。(《文選》卷四十四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仲》注)按《全後漢文》作「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識其墳也」,無「植」字,疑非。

  喜、怒、哀、樂、好、惡,謂之六情。(《文選》卷十七陸機《文賦》注)

  精核是非,議之嘉也。(《文選》卷十八馬融《長笛賦并序》注)按此條《全後漢文》未收。

  乘此風順此流而下走,誰復能為此限者哉?(《文選》卷十八嵇康《琴賦并序》注)

  捷疾馳影響人間也。(《文選》卷二十四曹植《贈白馬王彪》注)

  築基起功。(《文選》卷二十五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注)

  聞上古之隱士,或伏重岫之內,窟窮皋之底。(《文選》卷三十五張協《七命》注)

  蕩蕩乎若昇天路,而不知夫所登也。(《文選》卷二十六謝靈運《入華子崗》、卷四十二曹植《與吳季重書》注)

  古之隱士,或夫負妻戴,以入山澤。(《文選》卷二十六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注)按此條《全後漢文》未收。

  蕩蕩乎若昇天路,而不知其所登。子若昇天路也。(《文選》卷二十九曹植《雜詩六首》注)

  彊者勝弱,智者欺愚也。(《文選》卷二十八陸機《塘上行》注)

  事求絲髮之舋。(《文選》卷二十八鮑照《白頭吟》注)

  有軍興之大役焉,有凶荒之殺用焉,如此,則清脩絜皎之士,固當食荼盬膽,枕籍菁棘。(《文選》卷三十謝眺《始出尚書省》注)

  潔若清冰,嚴若秋霜。(《文選》卷三十一袁淑《効曹子建樂府白馬篇》注)按此條《全後漢文》未收。

  引之於教義。(《文選》卷三十九任昉《為卞彬謝脩卞忠貞墓啟》、卷四十《奏彈劉整》注)

  清如冰碧,潔如霜露,輕賤世俗,高立獨步,此士之次也。(《文選》卷四十二曹植《與楊德祖書》注)

  節操凌高雲。(《文選》卷四十五石崇《思歸引序》注)

  姦慝既弭,警蹕清夷。(《文選》卷四十六顏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注)

  警蹕清夷。(《文選》卷四十六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注)

  警蹕清夷。(《文選》卷二十五傅咸《贈何劭王濟》注)

  子長、班固,述作之士。(《文選》卷四十六任昉《王文憲集序》注)

  高、光二祖之神武,遇際會而不能得。(《文選》卷四十九干寶《晉紀論》注)

  為音樂則歌兒舞女,千曹而迭起。(《文選》卷五十范曄《宦者傳論》、《後漢書 宦者列傳》注)

  至於武皇遊燕後庭,置中書之官,領受軍事。(《文選》卷五十范曄《宦者傳論》注)按此條《全後漢文》未收。

  天文,宦者四星,在帝座傍,而《周禮》有其官職。(《文選》卷五十范曄《宦者傳論》注)按此條《全後漢文》未收。

  漢祖輕文學而簡禮義。(《文選》卷五十三李康《運命論》注)按此條《全後漢文》未收。

  探心測意,世加甚焉。(《文選》卷五十五陆機《演連珠》注)

  運籌於几案之前,而所制者乃百代之後。(《文選》卷五十六陸倕《石闕銘》注)

  五位以正方面。(《文選》卷五十六陸倕《石闕銘》注)

  直道正辭,貞亮之節。(《文選》卷五十八蔡邕《郭有道碑文并序》注)

  百夫之豪,州以千計。(《文選》卷五十九王巾《頭陁寺碑文》注)

  以一人之好惡,裁萬品之不同。(《文選》卷五十九王巾《頭陁寺碑文》注)

  規矩可模者,師傅之德也。(《文選》卷五十九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注)

  救患赴急,跋涉奔波者,憂樂之盡也。(《文選》卷六十任肪《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

  繩墨得拼彈。(《眾經音義》引)按此條《全後漢文》未收。

  又:《周禮》,女巫掌歲時祓除疾病。禊者,絜也,於水上盥絜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文選》顏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注)按此條據《文選》卷四十六李善注,出《風俗通》,《全後漢文》誤收入《昌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