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遼海叢書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元大一統志卷

 

  殘本一

  奏進 集賢大學士資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蘭肹

  昭文館大學士中奉大夫祕書監臣岳鉉等 上進

  均州

  ◆均州

  古蹟

  宦蹟

  人物

  僊釋

  ○古蹟

  三王城

  寰宇記云此乃前漢末王康王常王鳳三人所築各自有一城今遂號為三王城

  上庸城

  魏略云征北將軍申耽曾為此太守晉司馬宣王征破之

  舊豐利城

  寰宇記云在鄖鄉縣西二百四十里元和郡縣志云本漢長利縣地在長利川故名宋于此僑置上洛郡後魏改為豐利郡隋立豐利縣舊唐志云後魏置豐利郡分錫縣置豐利縣武德初屬上州州廢屬均州唐會要同又九域志乾德二年廢入鄖鄉

  天柱山

  在鄖縣錫義鄉山去縣二百里之左有一柱峯曰天柱山上有三石門內有飛仙一日三朝

  千丈崖

  晏公類要云在武當縣又有千丈峯

  琵琶谷

  隋圖經云漢水經琵琶谷至滄浪洲滄浪洲即漁父棹歌處也

  萬戶谷

  在武當山定心石下中鼻山之東其廣容萬戶故名

  定心石

  大小有二下臨萬仞巋然陡絕觀者股慄喜事者或立其上以示心術

  錫穴

  左傳楚潘崇伐麋至于錫穴是也

  水簾

  在武當山

  渚口

  俗傳如此其實渚水也在鄖縣西六十里漢地理志渚水入于漢

  天池

  在武當山

  鹽池

  唐元和志又唐志並云在武當縣東南百里池水四周上有紫氣池左右草木十餘里氣所染上如霜雪嘗之如鹽土人謂之鹽花

  金泉

  在州治治平元年王齊作記

  石舊泉

  晏殊類要云在武當縣

  甘露泉

  在武當山南巖泉味甘美民間往往汲取以愈諸疾

  龍井

  在武當山

  白花泉

  在武當山

  參斗泉

  晏殊類要云在武當縣汲水不竭圖經云雖千人汲之不減不汲亦不增又云參星下臨因以為名其山亦名參山

  法華巖

  昔惠哲居此誦蓮經常有龍女來聽在俞公巖之西

  九卿巖

  佛子巖

  僊女巖

  並在武當山

  俞公巖

  古記隋僧慧哲住巖中誦蓮經有白衣老人自謂俞公三反來聽曰我東溟之子謫居此地限滿得還斯我所居願奉仁者

  李園巖

  李仲僊潘岳閑居賦註房陵朱仲家有縹李世所希有巖在千丈峯之下

  黃太清修道巖

  陶幼安百花泉巖

  並在武當縣晏殊類要云

  一品鄉

  在鄖縣有鄧公里按張士遜封鄧國公致仕歸光化縣乃其鄉也今鄖縣有一品鄉里曰鄧公意者因官就居於此也象之亦云然

  延岑城

  按北史後周武成元年自鄖鄉城移于此又云故城即後漢延岑所築而元和郡縣志及寰宇記武當縣下又云唐顯慶四年自延岑城移治今所則郡非岑故城也況自端平三年遭兵禍而郡置治愈非其舊

  國朝至元十二年歸附創立郡治復還舊

  聖木

  舊圖經云在武當縣東洲渚漢江中長五丈

  社樹

  隋圖經云南陽武當南門有社柏樹大四十圍梁蕭欣為郡守伐之言有大蛇從樹腹中墮下麄數圍長三丈羣蛇數十隨入南山聲如風雨

  成和聚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武當縣有此

  謝羅山

  圖經云晉咸和中歷陽謝允探羅道玄隱遯斯山故曰謝羅山

  張黃二真人葬履壇

  在龍山之頂鄖縣西北一百里昔有二真人飛昇遺履而去其徒乃葬履于壇有二石道士侍立壇所

  望仙臺

  在武當山五龍觀

  梳洗臺

  在鄖縣東六十里王震詩云俗緣磨未盡空山傍妝臺溪雲惹粉黛巖花寶靨開

  宗海樓

  宣和辛丑三山陸愷作記大槩謂下臨清漢江山映帶景物之變無窮騷人之所不能詠畫工極思莫狀其美

  太和樓前面太和峯山水環會為一郡之壯觀

  紫雲亭

  舊在州治占一郡之勝亭記云元符三年晁端愨作

  望僊亭

  舊在州治占一郡之勝亭記云宋元符初劉濬作

  尹公亭

  宋端平三年楊恢作碑云尹洙字師魯常謫此州舊有此亭而荒穢久矣繕修一新魏了翁作記

  龍洞

  在武當縣

  白蓮洞

  在武當山

  黑龍潭

  在武當山

  九度澗

  晏殊類要云在武當縣

  修多羅藏

  唐肅宗賜經五千卷藏額亦肅宗所賜

  希夷庵

  在武當山陳摶常棲隱於此

  伏虎庵

  在武當山

  鳳凰洲

  王象之紀勝引晏殊類要云在鄖鄉縣

  唐濮王秦塚

  在鄖縣北地名長辨村

  謝安謝賢二塚

  在武當縣南十五里此必非晉太傅謝安也

  蠻王塚

  在武當縣南二百步

  漢中部碑

  張來君碑

  魏興太守碑

  並在豐利舊縣

  隋韋氏神道碑

  已漫滅

  石橋記

  在武當山落帽峯

  舊魏興太守譚義德政碑

  在鄖縣一百五十里

  狼子塚

  在狼子峯下後為水所壞成一小洲

  乾明寺

  本唐濮王泰薨妃閻氏于宮地建延福寺有浮圖記咸寧五年剏沈長卿纂文張元靚書又有上元三年建張士遜述黃通書宋太平興國中賜今名有唐經藏碑銘按延福寺碑在鄖鄉縣乾明寺上元中王府功曹沈長卿撰後火焚碑湮毀太平興國中僧海清於坎埳中依堵墻整之如故

  太平興國寺

  唐廣德二年詔慧禪師曰朕有一子乞保延昌乃以太平延昌為寺名宋太平興國二年改今名

  乾興院

  去鄖鄉縣一百二十里宰相張士遜功德院也

  明道觀

  唐貞觀十八年改濮王泰宮為龍飛觀在鄖鄉縣西宋天聖八年賜朝元圖有聖祖天寧六御坐傍有太祖太宗御容紹興十七年迎朝元圖赴行在所

  唐德觀

  在鄖鄉東南十五里無碑記可驗惟中尊太上老君為聖祖以此考之自唐建焉

  白鶴觀

  在鄖鄉縣之西陵十五里昔帝者封禪於東嶽感仙鶴五百

  餘隻降於壇上天下許置觀以白鶴為名

  五龍觀

  在武當山

  唐濮王泰廟

  在鄖縣北

  唐威武公廟

  按乾符三年翁洮撰記山南東道觀察使趙凝立

  隋顯崇觀

  在鄖縣西有碑大業五年為祝壽之所銘存於州治後碑云大業己巳歲今六百餘年

  殷少師祠

  宋紹定三年楊恢知均州魏了翁作記大意云少師雖以諫死而無救於宗國之亡距今幾三千年興衰治亂亦秋毫不相涉也而是心之靈可以立天地宰萬物者昭昭赫赫與天地相為無窮乃至因其子孫在吾地相與祝為社祠焉嗚呼是惓惓誰實使之恢以比干之裔久居此土因而立祠

  ○宦蹟

  濮王泰

  唐貞觀中在均州建延福寺浮圖記云隆本支於衞梓昭茂葉于虞桐

  殷均州

  唐權德輿有此序而忘其名

  李蘩

  處州郡守題名云唐李蘩元和十二年自均州除蘩守兩郡皆有惠愛吏民甚德之

  曹翰

  宋太祖征蜀以翰為均州剌史鑿山開道商旅以濟詔翰兼轉運使

  司馬周卿

  通判均州先是房州竹山有金溪出金豪族專其利監司欲命官往巿皆憚險辭周卿遂往躋攀崖巘看之終盡條目公私俱利

  尹洙

  先知渭州董士廉城永洛洙奏罷之士廉上書訟洙乃責均州監稅

  李垂

  自絳州還朝宰相欲用為知制誥而垂不往見曰道之不行命也執政惡之出知均州郡有鹿脯羚羊角麝香山雞皮萎蕤椒蠟之產吏白歲獻朝貴例也垂不從

  范純粹

  宋哲宗朝為戶部侍郎坐元祐黨謫居均州

  韓維

  宋元祐元年為門下侍郎後坐黨籍責安置均州純粹維皆名賢也

  陳與義

  號簡齋宋建炎二年為州守

  王煥

  繫年錄云宋建炎四年紅巾賊犯均州知武當縣王煥率邑人保山寨賊至或勸之遁煥曰使吾有此心則不能與邑人為此來矣遂舉家俱死

  凌景夏

  宋紹興二十二年知均州先是景夏在祕館與秦檜異論閑居十餘年

  楊恢

  宋紹定二年知均州下車之後建立比干祠以勸臣忠以勵俗壞金人犯均州甚急恢率官吏盡力固守金圍困幾旬月而恢守益固卒全一城後改知黃州兼淮西提點刑獄

  ○人物

  龐德公

  圖經云山有龐德公巖德公襄陽人居峴山後攜妻子登鹿門采藥不返今有隱處

  張士遜

  光化人也而均州鄖鄉縣有鄧公里有功德院在焉士遜雍熙中植桐于蕭寺壬辰登第後仕至宰輔告老來寺留題有曰桐枝手植有同孫二紀重來愧此身三匹衣魚聯貴仕十洲軒冕接清塵耕桑雖喜多新隴耆艾堪嗟笑故人蕭寺前題粉壁在又書丁巳對壬辰

  ○僊釋

  陰長生

  後漢陰皇后族聞馬先生有道隱武當山從其學後在忠州仙都白日飛昇

  謝允

  真誥稽神樞云字道通歷陽人咸康中入武當山水經云允捨羅邑宰隱遁此山故曰謝羅山

  劉虬

  字靈預宋泰始中為晉王府記室參軍解官辟穀隱武當山今劉爽巖是也

  尹真人

  南雍州記云武當山有石室相承云是尹喜巖有銅牀玉案圖經及郡縣志云武當有尹喜巖即其處

  山世遠

  陶弘景云世遠即尹公弟子捨家入道得為太和山真人武當古謂之太和山事見真誥

  真武

  隋開皇元年三月三日誕生而神靈居武當山四十二年飛昇今有飛昇臺即其地

  陳摶

  字圖南亳人舉進士不第隱武當山移居華山

  黃衣道者

  宋開寶中有僧元明往武當山朝曦欲上宿霧半開見一黃衣入經藏中亟招之已失但聞異香馥郁詩曰八十老翁今自說曾為霧裏見仙人張鄧公詩集云

  慧哲

  姓趙襄陽人誦經巖中龍子來聽

  處洪

  唐末居武當山時王建以盜繫獄吏縱去遁武當山處洪語曰子骨特奇宜從軍求富貴奈何為盜建感其言隸忠武軍後為蜀王

  慧忠

  住武當山七年唐天寶末安祿山遣其將武令珣圍鄧令珣問燕主滅數師憤然曰逆雛安足問但吾生靈自厄耳祿山滅南陽守表其事肅宗召忠賜號國師

  殘本一終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