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周汝登

 

  〖周汝登〗(生卒年未详)字继元,别号海门。明嵊县(今属浙江)人。万历五年(1577授南京工部主事,历兵、吏二部郎官,至南京尚宝司卿。师事周汝芳,供周汝芳像,节日必祭,事之终身。曾在南京讲会发明壬守仁“天泉证道”(按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许孚远以“无善无恶不可为宗”,作《九谛》以难之。汝登作《九解》以伸其说,其大旨为:善且无,恶更从何容?恶既无,善不必再立。本体着不得纤毫,有着便凝滞而不化。黄宗熹认为:王守仁言“无善无恶心之体”,原与性无善无不善之意不同,因为性以理言,理无不善,故不得云“无善”;心以气言,气之动有善有不善,而当其藏体于寂之时,独知湛然,亦不得谓之有善有恶。而周汝登竞以性为无善无恶,失却阳明之意,而曰“无善无恶,斯为至善”,多费分疏。善为一,有有善之善,而无无善之善。周从其无善无恶的观点出发,又作出无忠无孝之辨,问:“无善无恶,则为人臣子,何所待循?”曰:“为人臣者,只求免于不忠,为人子者,只求免于不孝,如有持循,工夫尽有可做。”问:“圣人,忠孝之极也,然则希圣非欤?”曰:“止敬曰文,大孝曰舜,此自人称之耳。若文王曰‘臣罪当诛’,何尝有忠?虞舜曰‘不可为子’,何尝有孝?今人只要立忠立孝,便是私心。圣人之心如此,吾亦如此,谓之希圣。不得其心而徒慕其名,去圣远矣。”(《证学录》)他倡导心之“自得”,提出:“此心一刻自得,便是一刻圣贤;一日自得,便是一日圣贤;常常如是,便是终身圣贤。”(同上)关于理气问题,他认为:理气虽有二名,而总之一心。心不识不知处,便是理才动念虑起知识,便是气。理气虽塞乎天地之间,但皆不越一念。他否认天赋“气质之性”的存在,而将其与“在我”之“习”同一。认为,言习,言陷溺,分明由我;言气质之性,则诿之于天。言习在我,则可变化;言气质之性天赋,则不可变化。在我,如气受染,我自染之故可变化,天赋,则如红花,必不可为绿花,不可变化。他指出,气质亦即是习,自气自生,自质自成,并无赋之者,故“性一而已矣”,因其“始终唯我,故谓之一”。周汝登之学颇近禅,每教人顿悟。辑有《圣学宗传》,“欲合儒释而会通之”,“尽采先儒语类禅者以人”(《明史·王畿传附周汝登传》)其著作还有《证学录》等。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对其评价不高,多有批评,如谓其“求直截而反支离”,谓其无善无恶之说“即释氏之所空”,等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