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提点江东刑狱等职,政绩显著。嘉□五年(1060),呈《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视时势之可否,因人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临川集》卷三十九)的变法纲领。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以“变风俗,立法度”为当务之急,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实行变法。因守旧派的反对,熙宁七年王安石辞职。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荆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许多学者闻其名而从学,著名弟子有陆佃、蔡卜、龚原等。所创学派称“荆公新学”。执政期间,设置经义局。他与子王□及吕惠卿等重新注释《诗经》、《尚书》、《周礼》。各书不用先儒传注,多以己意解经,时称《三经新义》,颁之学官。黜《春秋》之书,戏为“断烂朝报”,不使列入学官。他博通经史,治学主张“以经世务”。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认为“道”就是天,是宇宙的本原,是生成万物之母。“道”的质体是物质性的“元气”。“元气”分化为阴、阳二气,“阳极上、阴极下”。阴阳交合之气为“冲气”。冲气流转运行生“五行”。“天(阳)一生水”,“地(阴)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原性》)。由这五种物质元素形成万事万物,所谓“五行,天所以命万物者也”(《洪范传》)。万物生成后,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还会消亡,归复于“元气”,此谓“归根复命”。而道、五行、万物所变化,“新故相除”的原因,是皆有“耦”(事物内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柔一刚,一晦一明,故有正有邪,有美有恶,有凶有吉,性命之理,道德之音皆在是矣。而且耦中又有耦,使万物变化无穷。对立双方又互相依存,善者恶之对,有善就必有恶,轻者必然以重为依,躁者必以静为主。对人性问题,他认为性生于诚,诚则生于心,心生于气,而气生于形。人性是人形体的属性,人体形成时就天然存在。它不具有道德品性,但性是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太极。性与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喜怒哀乐好恶等欲,未发于外而存于心,谓性;喜怒哀乐好恶等欲,发于外而见于形,则谓情。性是情之本,情是性之用。情可以为善,也可以为不善。善与不善,取决于后天的习染。“上智下愚”是后天修养的结果。他把“新故相除”的思想推广到社会政治生活,对“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提出挑战。强调“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主张革新变法。认为祖宗之法,“不必尽善”,可改者则改,不足循守。夏之法至商而更改,商之法至周也有更改,皆是因世就民而有改动,无世代相承的法。故君子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执行天下之法者乃官吏,吏不良,则有法莫守。方今之急,在乎人才而已。为培养人才,他提出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措施。强调贤者治不肖,贵者治贱,是古之道。臣是顺承者,应绝对服从君主,仆是卑顺者,要绝对服从主人。还提倡加强教化,认为仁义礼智信,是天下之达道,君主以仁义礼智信修其身而移其政,则天下莫不化。故善为教化者,致吾义忠,则天下君臣义忠;致吾孝慈,则天下父子也慈孝;致吾恩于兄弟;而天下之兄弟也皆相思;致吾礼于夫妇,而天下之夫妇也皆相为礼。他还反对以富侵贫,主张用政令均有无,使富者不能侵贫,强不得凌弱,“损有余以补不足”。对生财和理财,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理财应去掉重敛,而宽农民,国用可足,而又民财不匮。理财不可以不义,应以义理天下之财。王安石的宇宙生成说,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新故相除”的观点,把我国古代的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撰《三经新义》,黜《春秋》之书,戏为“断烂朝报”之举,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主要著作有《易义》、《诗经新义》、《论语解》、《孟子解》等,多已散佚。《临川集》一百卷。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们陆川先生文集》。198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王荆公诗文注》。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