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刘安世

 

  〖刘安世〗(1048一1125年)字器之,学者称元城先生,北宋大名(今属河北)人。熙宁进士,不就官。后由司马光、吕公著举荐,历官左谦议大夫宝文阁待制。为官面折廷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辨是非邪正为先,进君子退小人为急。言事激切,观者皆评缩竦听,号为"殿上虎"。绍圣中为章所贬,安置梅州。徽宗即位又重加起用,后又为蔡京所逐。曾师事司马光,五年后教之以诚,"不妄语"。自此力行七年,而后言行一致、表里相应。创元城学派,主要弟子有吕本中,孙伟、李光、胡□,马大年、刘勉之、曾恬、曾几等。政治上,主张进君子退小人,"君了小人势不两立如冰炭"。人主所以罢去宰相,非积怒于一日。而奸臣则交结佞□,刚觉怒,便急急收救,故至于积怒而去。唐李林甫为相二十年,正因缘得高力士、安禄山、陈希烈等内外赞助,提出不必用试第鉴别人才,人主应广访而审察,则天下自然无遗才。当官处事,须权衡轻重,务合道理,无使偏重,此是之谓中。强调为学惟在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尺,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以行为贵。学者所守的要道,只一勤字,则邪僻无自而生。有间断,便不可为勤。他极力推崇"诚"的重要。认为至诚之道无处不在,某之学,初无多言,先生只云"由诚入",某平生所受用。今有干百人来问学,某只此一句。告诫后生未可递立议论,以褒贬古今。因见闻不广,涉世浅簿。孔子年六十三,始删定群经。其学问杂象数,释、道之说。认为若象数可以废,则无有《易》,若不说义理,又非通论。故两者应兼之。称儒、释、道、神,其心皆一。他生平喜欢读《孟子》,但不盲目恪守先儒旧说。认为:左氏不是左丘明;《论语》孔子所引,乃是前代人,如老彭之类;《文言》未必皆为孔子作,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而襄公三年穆姜言"无,体之长",时孔子未生。宗周镐京地方八百里,京地方六百里,平王东迁仅存六百里。襄王又以河内赐晋,其地益小。原为天子之邑,自不肯属晋,而晋伐之,乃不是美事,而《左传》反称之。又认为,改四家《诗》,各有长短;《新唐书》好简略,事多郁而不明。汉时所传《六经》,与今本不同。如今《尚书》云"无教逸欲有邦",王嘉奏封事曰"无傲逸欲有国",恐是傲字转写作教字。刘安世为司马光之学的主要继承者,在儒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全祖望谓"涑水(司马光)弟子,不传者多。其著者,刘忠定公得其刚健,范正献公得其纯粹,景迂得其数学,而刘、范尤为眉目"(《宋元学案·元城学案》)。著有《语录》、《谭录》、《道护录》,皆无完本。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