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央视百家讲坛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041013“引雅入俗”张恨水-汤哲声

  10月13日 《“引雅入俗”张恨水》 汤哲声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15日 14:38

  主讲人简介:

  汤哲声,男,1956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文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主要学术专著有:《中国现代滑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史》、《流行百年—中国流行小说经典》等。主要编著有《“下里巴人”风情—民俗文化学及其文本解读》、《黄人》等。发表论文近百篇。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中国的通俗文学渐渐走入困境,五四新文学的崛起,给中国传统小说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此时,张恨水小说的出现,把中国的通俗小说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1924年,张恨水的小说《春明外史》在《世界晚报》上连载,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每天下午报社门口总会挤很多人等着买报,直到1929年1月,长达100万字的连载小说才得以收尾。《春明外史》让读者认识了张恨水,也是张恨水开始一步步完成他的“引雅入俗”、逐渐走向成熟的一部标志性小说。

  长达100万字左右的小说《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小说的惊世之作。金铨、白雄起等官僚贵族之间的勾心斗角、兴衰成败,金燕西、冷清秋等人物爱情、婚姻的曲曲折折、离合悲欢被张恨水演绎得真真切切、活灵活现。也正是这部小说使张恨水完成了他“引雅入俗”的第二个步骤。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最叫好的一部作品。小说中有了主人公樊家树与沈凤喜、何丽娜、关秀姑三位女性的感情纠葛,有为了真爱反抗军阀欺压、强暴的社会线索,有武林豪杰抗压抗暴的传奇故事,张恨水的这部成熟之作成为他完成“引雅入俗”全部过程的标志性小说。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诸多称谓的张恨水是不是“引雅入俗”第一人?对张恨水该做何评价?敬请关注《引雅入俗张恨水》。

  (全文)

  1924年张恨水在北京,他在这个时候创作了一部重要的作品,这部作品就是《春明外史》。“春明”,北京的别称,外史是什么?外史就是正史不写的那种野史,就是各种各样的社会的生活。那么换句话说,它就是写的北京各种各样社会的,所谓新闻吧。但是这一部小说,说它是成名作,也正是这部小说开始,张恨水开始把雅文化引到俗文化来的,走的第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这部小说中间,张恨水解决了一个问题,解决了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通俗文学中间怎样使通俗文学的,特别是通俗小说中间的很多材料,散乱的材料,怎样把它集中起来呢?张恨水做了一个贡献,在这部小说中间,他把所有的材料都服从一个人的命运,换句话说就是,用一个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从头到尾把它贯穿起来。这个人物在这部小说中间就叫杨杏园,它是这样的。这个各位听起来觉得这个小说都应该这么写,都应该有一个人物贯穿始终对不对?但是别忘了,在他之前中国通俗小说确实恰恰就没有,它就是没有,那么在这个之前通俗小说没有是什么样的模式呢?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模式呢?如果各位看过《官场现形记》,《官场现形记》如果说还没看过的话,那个《儒林外史》大致上就是这样,他呢,就把很多社会生活,他把它积累起来,就像整个小说的结构,就像一个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把它并在一起,它是这样的,如果你这个作家很有才华,那么我就可以在各种并在一起的小说中间,他写出一种神韵,比如说《聊斋志异》,它对科举制度的一种批评,但是你如果没有才华,或者才华比较差的话,那么就变成了各种资料的堆积。那么这种情况,在民国初期,非常严重,比如说在这个以前,有一个作家叫李涵秋,这个各位可能不太清楚,他实际上是当时鸳鸯蝴蝶派的重要作家。他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叫《广陵潮》,它就是的,把各种各样的生活堆积起来,所以说我们就把这种各种各样的生活堆积起来的小说,我们称它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做报人小说,因为它是新闻记者写的嘛,这样的小说材料比较散乱。那么张恨水我刚才就说了,在《春明外史》中他做了一个贡献,他把这些材料用一个人物把它贯穿起来以后,给他的小说带来两大好处:第一大好处,小说中间一个主脑,一个人,那它有个主脑了,所有的事情都跟这个人有关系,换句话说,它不是那么乱了,不是那么散了,对吧!它有一个根,从根子中间展出去各种各样的故事,这是张恨水的贡献了,这是一个,我不去展开了。

  第二个好处,什么好处呢?小说中间有头有尾了,这个比较集中,为什么?一个人的命运的发展,它就成了这个小说中间的一个主要的故事了。小说中间这个杨杏园就是来自于安徽的一个报人,然后到了北京来,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最后他死在北京,他死了,故事结局了,他可以了。如果说你没有一个人物的话,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你可以永远地写下去,对不对?可以永远写下去,所以说不要小看小说中间一个人物、主要人物的贡献就在这儿。其实这些问题新文学作家早解决了,但是通俗文学作家不容易,张恨水第一个。所以说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由雅入俗向前狠狠地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很重要。

  张恨水的小说中间,他的第二步,我把他称为鼎盛之作,《春明外史》是他的成名作,然后这个鼎盛之作是什么呢?那就是《金粉世家》。那么《金粉世家》又比《春明外史》又多了些什么?这就是我要讲的这个雅,怎么又多了些雅的成分,是什么呢?他有两大贡献:第一大贡献,《金粉世家》它实际上完成了一个事情,就是说通俗小说,不是这个线索往前写,另一个线索永远写下去,它不是的,而是它形成了一个叫做一个情节中心论。它只是一个情节,如果我们看了《金粉世家》这部小说,那么你就发现,它实际上就是写的金铨总理这个家里面的四个儿子、四个女儿的故事,它实际上是这个。那么四个儿子、四个女儿的故事,换句话说,它这个情节非常集中,就是写金家,它不是那么散乱的,通俗文学越来越严肃化了,换句话说,通俗文学越来越雅化了,张恨水在其中做的贡献,这个当然还讲得比较抽象。

  第二个贡献就很明确了,张恨水这个时候在《金粉世家》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心理描写和场面描写。各位听起来又觉得心理描写,小说中间当然应该是有心理描写了,但是别忘了,通俗文学,通俗小说中间恰恰就是没有,通俗小说是什么?就是画本,说故事,说画本,它不跟你讲心里想什么,而张恨水的《金粉世家》他把这个心理描写,他把它融入到小说中间来。人物的描写深度明显地加强,我念一段,各位听一听,这是金燕西去偷偷地看冷清秋 的,看完以后的一种想法。

  “我守着看人家不是有些呆吗?这就回得家去,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呆想,那人在胡同口上那微微一笑,焉知不是对我而发的?当时可惜我太老实了,我就回她一笑,又要什么紧?我面孔那样正正经经的,她不要说我太不知趣吗?说我不知趣呢,那还罢了,若是说我假装正经,那就辜负人家的意思了。他这样想着,仿佛有一个珠圆玉润的面孔,一双明亮亮的眼珠一转,两颊上泛出一层浅浅的红晕,由红晕上,又略略现出两个似有似无的笑涡。燕西想到这里,目光微微下垂,不由得也微微笑起来。”

  他呢,看见冷清秋过来了,冷清秋走过来以后,无意之中看到这么个男孩子站在这地方,就微微地向他一笑,笑了一下。别忘了,一般情况下,如果说你心中无意,不管怎么笑都没关系。这个时候他心中有意的时候,不要说是你一笑,你手一举一动,我都把她心里想的,她是不是对我有意?肯定是这样想,对不对?但是一般的通俗小说,写到这儿,就过去了,它就不说了。但是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而恰恰在这里他开始运用了心理描写,怎么好极了呢?这就叫谈恋爱了!不是要谈恋爱嘛?他心里面有意,这种描写通俗小说之前没有,它有。再举个例子,在电视中间大家可能看了金燕西和冷清秋他们最后分手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其实在小说中间写得很清楚,金燕西和冷清秋的这个分手有它内在的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原因,就是这个金燕西他有一个思想,他有个什么思想呢?就是说结了婚以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相处,他觉得结了婚以后,男人应该说话算数,应该是第一的,他有这个思想。这个在小说中间很清楚,那么为什么他会产生这样的思想的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思想的呢?小说中间有很深刻的一个心理描写,这一段心理描写,同样你看看,为后来他们的分手打下了一个伏笔。

  “我将来和清秋结了婚,难道也是这个样子不成?无论如何,我想自己得先振作起来,不要长了别人的威风……若是男子对他夫人有很厚的爱情,却落了一个惧内的结果,岂不让天下男人都不敢爱他妻?”

  你这样来看,你就发现,他们的分手似乎很自然,因为他始终就没有把冷清秋放到他的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他没有放到平等的位置上。而冷清秋她又是出身平民家庭,她特别看重我的位置是什么,对不对?那么这样的话,他们自然会分手了,他们自然就分手,所以这一些描写在这个《金粉世家》中间都有了。所以说这样来看,通俗小说好看了吧,看着越来越好看了吧,它不是那么散乱了吧!它有变化了,它在变哪,是吧?所以说这个里面的场面描写那就更多了,小说中间的金燕西办了个诗社,而且各种各样的场面,这个里面写得好极了,怎么好极了呢?金燕西嘛,是一个总理的儿子,他要办诗社,其实围着他身边去写诗的人,真正的要写诗吗?不是的,想通过他巴结他,在其他方面有所发展。然后就是写这些诗人,诗社的这些诗人,写的那些诗都是臭诗,写得一塌糊涂的。但是呢,围着金燕西,那个金燕西写的诗,他不会写,写的诗都好,好得不得了。这个场面描写把每个人在诗社的这种状态,心理状态全部把它写出来,这个在通俗小说中间没有,但张恨水小说中间写出来了,写了很多,很好看了那就,那很好看了。同样的一个道理,是不是?金铨死了,总理死了,办丧事,其实这个办丧事我想各位都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呀,是吧?人家总理死了以后,虽然大树倒下了,但是人家根深盘结的很多关系在这儿,对吧?你怎么出面,送什么礼物,以及怎么怎么讲话,这个场面描写写的,这个太重要了,人情世故,对人性的刻画,小说中真深刻得很。所以看这个小说,你就觉得通俗小说它是通俗小说,但是雅化了,它不是一般的,这是第二部作品,它同样是两个贡献。

  在张恨水的小说中间,我认为他最成熟的一部作品是《啼笑因缘》。《啼笑因缘》写作时间1930年,1930年写的《啼笑因缘》和前面比较起来,前面每一部著作都是一百多万字,很厚啊。但是《啼笑因缘》只有20万字不到,只有20万字不到,但是这部小说,实际上他这部小说,他同样解决了通俗小说中间的两大问题,同样解决了两大问题,哪两大问题呢?第一个,他解决了小说怎么来写社会,换句话说,他完成了所谓的社会言情小说的这个模式。讲到这个地方呢,我要稍微把它展开点说,为什么要展开,否则你不知道他这个贡献是怎么来的。中国的通俗小说,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它实际上呢,最早的时候是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没有什么社会内容,全部是爱情。所以鲁迅新文学作家都批评他们,都说它是一对鸳鸯、一对蝴蝶,哭哭啼啼地讲爱情的,没有什么社会内容,它是这样的。同样呢,有些所谓的社会小说,比如我刚才讲的李涵秋曾经写过《广陵潮》,都是当时的社会小说,但是社会小说写了很多是社会内容,但是它有一个毛病,什么毛病呢?按照现在的话来说,用现在的文学理论语言来说,叫做“镜子说”,它这个镜子说,就是用《广陵潮》那句话来说,就是我写的这个东西,我写的这个小说,我作家不表示任何的是非的、褒贬的态度,我不表现,至于说你们的好和坏,你读者去看,你根据这个看,像照镜子一样,你看看你自己是美还是丑,听明白了吗?就是说它是客观性,让你自己反思去。但是你如果仅仅地去写这个,没有作家的自己的褒和贬,你仅仅写这种生活,而且他们又习惯写那些比较肮脏的生活负面,因为这样才有读者看嘛!结果造成了什么呢?所谓的黑幕小说就出现了,什么叫黑幕小说?就是把黑幕写出来以后,他作家没有对这些黑幕进行自己的评价,你的批判,你的分析,你都没有,它就是生活,这样拿出来了。那么讲到这个地方你就知道了,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我刚才说了,它是社会言情小说,他把言情当然是放进去了,这个肯定不用多说。他把社会放进去以后呢,但是他有自己的是非判断,那就是反军阀、反压迫,《啼笑因缘》看了,肯定都有这个,它这是一个军阀对老百姓的残暴压迫、专横,它是这样的。所以这部小说很富有那种市民气息,那种市民对社会的评价,它表现得非常充分。也就是说,作家自己的政治态度、社会态度,他把它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社会言情小说。我要讲的是什么呢?就是第二个。

  这个第二个呢,我觉得是张恨水做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他实际上完成了整个中国小说的一个很重要的美学模式,那就是小说中间要写故事,说故事、要写人物。说故事、写人物这个创作模式,《啼笑因缘》。那么我来做一点解释,你故事要说,没有个好看的故事,也没人看,这部小说好看的故事它首先有了,但是你如果仅仅写一个好看的故事的只能说就通俗小说来说,它也只是一般的档次,因为通俗小说都有好看的故事嘛!那么张恨水的特点是什么?它不但有好看的故事,还有精彩的人物性格,这个好,什么叫精彩的人物?精彩人物就是写性格、写形象。通俗小说写人物有一个习惯的手法,什么叫习惯的手法呢?比如说,门一开进来一个人,通俗小说作家一般都是这样写:这个人,某人、某者、某也,换句话说,从什么地方来的,到我们这里来干什么,从上面,头上戴了个什么帽子,脸上长得怎么样,衣服穿得怎么样,鞋子怎么样,然后慢慢走进来怎么样,它是每一笔都写下去。所以茅盾先生在批判鸳鸯蝴蝶派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这叫写小说吗?这叫生活起居注,就是生活起居注,什么都写,确实这是通俗小说的弊病,确实是毛病。可以这么说,在他的《春明外史》中间还是存在着的,但是《啼笑因缘》没了,这就是《啼笑因缘》的贡献了。

  我这里看《啼笑因缘》的四个人物的出场,他怎么出场,我不用多说,你们看看这是谁。换句话说,张恨水开始写人物,他再也不是从头到脚地写下去,他也知道了我要抓住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那几笔,勾勒几笔就出来了。按鲁迅的话说叫画眼睛,眼睛一画神就传出来了,这叫写人物了,人物已经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看:“见他穿了一件蓝湖绉夹袍,在大襟上挂了一个自来水笔的笔插。白净的面孔,架了一副玳瑁边圆框眼镜,头上的头发虽然分齐,却又卷起有些蓬乱,这分明是个贵族式的大学生。”这是谁呀?对,樊家树,一听就知道这是樊家树。你看,长袍,知识分子的象征,自来水笔放在这儿,洋学生,对不对?洋学生自来水笔,是吧?然后头发呢,他梳得很整齐,但是有点蓬松,为什么?有点贵族气息,对不对?蓬蓬松松很潇洒。他就那么几笔,这几笔很灵活,写人。张恨水到这儿,是不是他成熟了,对不对?再看:“这时出来一位姑娘,约莫有十八九岁,挽了辫子在后面梳着一字横髻,前面只有一些很短的刘海,一张圆圆的脸儿,穿了一身的青布衣服,衬着手脸倒还白净,头发上拖了一根红线,手上拿了一块白十字布,走将出来。”谁呀?对了,关秀姑。你看了之后,红绳子,衣服,关秀姑哪儿人?她是山东人,你看她,人物身份几笔头就出来了,她的了留海还是整整齐齐的,来自于农村的一个小姑娘。

  我们再看,“说话时,来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面孔略尖,却是白里泛出红来,显得清秀,梳着复发,长齐眉边,由稀稀的发网里,露出白皮肤来。身上穿旧蓝竹布长衫,倒也干净齐整。说着,就站在那妇人身后,反过手去,拿了自己的辫梢到前面来,只是把手去抚弄。家树先见她唱大鼓的那种神气,就觉不错,现在又见她含情脉脉,不带点些儿轻狂,风尘中有这样的人物,却是不可多得。”注意这几个字,拿着辫梢含情脉脉地躲在一个夫人的后面来偷偷地看着樊家树。谁呀?沈凤喜,是不是?这几句,你看,沈凤喜的人物形象,沈凤喜的性格全出来了,也就是说,这个作家就是写他的灵魂。

  再看,“这个时候,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穿了葱绿绸的西洋舞衣,两只胳膊和雪白的前胸后背,都露了许多在外面。以为这人美丽是美丽,放荡也就太放荡了……”。不用多说,这是谁呀?何丽娜嘛!你这样一看,到了《啼笑因缘》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张恨水开始写人物了,越写越好了,这个已经不一样了,他是几笔头就把人物勾勒出来了。如果大家觉得这个还不过瘾的话,我再讲一个。《啼笑因缘》中间写人物性格,我刚才说了,他把它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关秀姑这个女孩子她很率直,但是也不乏温情。她对樊家树她始终有感情,她是有感情。她又觉得自己好像配不上他,于是又爱着他,愿意为他奉献一切,只是让他幸福就行,所以他这里面很多温情。何丽娜好像按照小说中间说的,说她比较浮华,她确实有点浮华,但是你别忘了,她最后她还自己拼命地收敛自己,要使得自己朴素起来,她自己跺到农村去了,所以她的性格是复杂的。其中写得最好的性格,我觉得沈凤喜,这个好极了,沈凤喜这个人纯真,这刚才已经讲了,羞涩,这个也可以这么说,纯真、羞涩、出身贫寒,但是这个人的性格中间有一个毛病,比较爱虚荣,爱攀比。而且呢,按照现在的话说呢,比较喜欢钱。她的叔叔沈三弦,看过小说的同志都知道,这个沈三弦这个人很坏,可以说典型的小市民气息,他攀比,结果他做了一个很坏的事情。他把沈凤喜推给军阀做小老婆了,那个刘将军嘛,刘将军结果一看,看中了以后打牌,各位都知道,牌桌上有很多的门道的,是吧?今天这四个人坐下来打牌,其实中心人物只有一个,沈凤喜,换句话说,其他三个人都有数的,今天这个钱要输给你的。沈凤喜她呢,也是第一次打牌,她糊里糊涂的,拿很多钱,很高兴,她回家了。好像是四百个大洋,她一生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见了四百个大洋,拿回家了,小说是这样写的,赢了多少钱,她不知道,因为当着很多人的面嘛!她又不便去点钱,回家了,把门一关,赶快喊妈妈快出来,干什么呢?点钱,沈凤喜她把这个钱拿来以后,点过以后她把这个钱包好了,小说中间说她把它放在枕头旁边。换句话说,她放在枕头旁边是什么意思?就是睡觉之前看一看,醒来以后再看一看。那么这个我们哪做得到呢?这个我们做不到,这个小说虽然是写了这么个情节,但是你别忘了,它说明一个性格,这个人太爱钱。我们可以理解她出身贫寒,她从小爱钱,但是这个不是一般的,她这都痴了,这个钱到了痴的程度了。这个对后来的情节发展打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还记得整个小说中间是这么写的,她被刘将军抓到公寓里面来,就不让她走,最后沈凤喜当然屈服于刘将军,一方面,有原因,是刘将军的压迫,我刚才已经说了,军阀的压迫。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也有沈凤喜性格的缺点,也就是说她的性格直接推动她的情节的发展。小说是这么说的,因为樊家树走的时候,把沈凤喜托付给他一个朋友,就是关秀姑的父亲,关寿峰,然后关寿峰组织了一群人去救她,去救这个沈凤喜去,因为朋友托付我了,她又被刘将军关起来了,我把她救过来了嘛!当然关寿峰他有一身武功,他就趴在屋檐上,看下面,从那个窗子里面看进去。他说看到一个人,就是沈凤喜一个人在那里,按照原来的计划,就是把她救出来,是吧?但是他没有救,为什么?他突然准备救的时候,门开了,刘将军进来了,刘将军进来以后,不要以为刘将军进来就是那么残暴,他不是的,小说是这么说的,刘将军进来往地下一跪,换句话说,按照现在就是求爱了。其实你跪不跪,可能对沈凤喜来说都没有什么,因为沈凤喜这个人心里面她确实还有樊家树的影子,你跪不跪没关系。可是她一看这个刘将军跪在那儿,不单单跪在那儿,手上还举了一个账簿子,那个账簿,就是记着很多的支票啦,那个账簿支票是多少钱呢?二十万,刘将军就说了,这个就给你,二十万,我可以这么说,沈凤喜,我刚才说,她也许看见他跪不跪跟她没关系,但是她眼睛就盯着你这个账簿二十万,然后轻轻地一笑,将军还跪在这里干什么呢?一说,把账簿子一拿,拿过来事情解决了,看到这个地方,关寿峰走了,他知道这个礼仪已尽,不可能救你了,你已经愿意了,他看到这个。

  那么这部小说整个情节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它突然就转下去了,原来他们是一种纯情的关系,后来就开始惨了,出现了惨情的关系了,这么一变的话,但是这种变化来自于什么地方?你不得不说,性格,沈凤喜的性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小说情节的发展,符合性格的要求,对不对?这样的小说你看到就觉得好看了,有根据,这个就是它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你说这样的小说写到通俗小说写到这个程度,你说好看不好看?当然好看,当然好看了!是吧?故事。我刚才说情节曲折的故事精彩的故事,又有非常精彩的人物性格。这么讲,《啼笑因缘》之后,应该说中国的通俗小说进入了一个现代的阶段,谁是引路人?谁是贡献者?张恨水,那么在这个以前它都没有,他为什么会这样呢?所以我下面再做一个评价。

  第一个评价,张恨水的这种,它雅嘛!入俗,这个“雅”不是张恨水的发明,这个应该看清楚。张恨水的这个所谓的“雅”,注意,我刚才特地把时间都说了,他只不过把当时在中国开始广为流行的,流行的新文学的鲁迅等人的新文学的美学的东西,把它放到通俗文学中间来,不是发明,他只不过是拿过来。因为写人,小说中间的写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鲁迅等人解决的,不是张恨水解决的。

  第二个评价,张恨水的三部小说,我们尽管说他是引雅入俗,但是我也的确应该说明的是,小说中间它毕竟有很强的市场气息,他也在追求他的商品,商业的效应,市场的效应,这个也不可忘记。张恨水是用小说来养家的,他家16个人,他是用小说来养家。换句话说,用张恨水自己的话来说,他说他就是个文字劳工,他自己说是文字劳工。我是打工的,我要赚钱,我写小说要赚钱,要赚钱。所以他特别追求这种市场的效应,他特别追求。比如说《啼笑因缘》,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啼笑因缘》里面的商品价值,起码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是非常明显的。这部小说除了言情之外,这个里面还加了很多武侠,关氏父子实际上就是一种武侠人物,武功非常高的。为什么加武侠呢?当然这个有小说背景,因为当时新闻报的编者有这个要求,但是有一个张恨水非常明白,因为当时的武侠小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武侠小说在南方广为流行,读者很喜欢看,所以穿插了武侠,这个叫做市场效应。还有一个市场效应,这么说,中国言情小说中间的所谓的三角恋爱,或者说多角恋爱,《啼笑因缘》开始,鸳鸯蝴蝶派是写言情小说,鸳鸯蝴蝶派从来不写三角恋爱的,它只是一个才子和一个佳人,哭哭啼啼的,不会说一个才子和三四个佳人的,它没有,但是张恨水的小说中间,这三部小说中间其实它都有。换句话说,那就是很有名的所谓的众女追一男的模式,众女追一男的模式《啼笑因缘》是一个重要的作品。这些小说你不管怎么去引很多的雅进来,它还是通俗小说,为什么?它的小说的结构、整个的章回的结构没有变,张恨水做了一个贡献。通俗小说中间不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吗?他把章改为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其实章和回只不过是名字发生了一些变化,基本上格局没有变。换句话说,中国通俗小说是章回小说,而章回小说是通俗小说的模式的一个标志,张恨水并没有打破,它还是章回小说。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另外一个说法,说张恨水是章回小说的大家,这个结论不错,但是同样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因为你是大家,所以你还是通俗小说作家,对不对?还是通俗小说作家,结构也没有变。好,这是我对他的第二个评价。

  第三个评价,就是这种说故事、写人物的这个模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应该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你如果仅仅是写故事,没有一个人物的高度,我刚才说了,你整个的小说格调不高,你的整个的人物挖掘得不深,小说中间的人物的形象你不突出。换句话说,美感,小说是追求美的东西,美的东西不突出,小说仅仅是一个故事的话,没有这种深刻的东西,你也不能打动我,所以说它这个应该是两者结合,这两者结合是张恨水的贡献。如果我们把眼光向后推,张恨水之后的情况推,我个人觉得,其实张爱玲的小说,什么?张爱玲的小说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但是都有一个曲折的人生,对不对?你一看到这条路子,张恨水把这条路子开辟下来以后,往前看,我甚至可以一直看到我们现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这条线索你如果隐隐约约地把它贯穿起来的话,我想你们各位就会想到张恨水的确有重要的贡献,因为他确实做了,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叫做雅俗共赏,或者说雅俗合流。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